IMG_0053[1].JPG

八月號的ダ・ヴィンチ封面專題是【做過八千本書封面設計的鈴木成一】

「封面設計有標準答案」

專題中,與初期鈴木成一很熟的太田出版取締役落合美砂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心有所感。

「本は商品である。そこを絶対はずさない」

對作者或是設計來說,書可能是作品,但只要定了價,訴求能夠銷售的話,也就成為商品。

身為編輯,我也喜歡很美很棒的設計,但編輯也是一個中間人,身負將作品包裝成商品,尋求最大銷售量的責任。

很多編輯處在成本的考量,而只能做平凡的書,但也有編輯只是為了追求看起來很酷很美,而不考量閱讀的方便性與銷售的可能性。

一本書做的再美,因為製作成本反應了定價,讓讀者買不下手的時候,

或者是表現的曲高和寡,以致於最後變成了庫存,五年後可能就落入碎紙機的命運。

不能接近讀者、不能為讀者所接近的設計,對我來說,再美都是不及格的設計。

 

能夠表現一本書的形式應該有很多種,最好的並不是毫不考量費用或者各種使用性,只講求設計想要表達的令人驚嘆的那一種。

在追求形式的美觀與酷炫的同時,好的設計應該是能夠考量業主的成本與消費者的閱讀立場。

看過太多說不出有什麼意義只是追求酷炫的設計,讀者在閱讀時,可能因為設計自認美觀的字體,而必須拿放大鏡看,或者是包裝設計太過繁複,以致於難以好好拿著閱讀。

還有很多設計不知道為什麼很討厭中國字似的,喜歡把英文放大,中文縮很小,或者把書名跟文案等字都縮到一個透過網路縮圖根本看不見書名字的大小,

不是說書名字一定要又大又醜,但也不用顯得讓人覺得刻意排擠中文字。

之前遇過一個日本設計覺得中文字形很醜。(中文字形大多是華康或文鼎吧)

然後也聽到大姊說,歐美人很喜歡那種飄飄的中文字,就是跟英文字排起來看會覺得很漂亮,但看中文習慣的我們就會覺得外國人用的中文字形說不上哪裡怪怪的。

以我最近看到的來看,就是覺得外國人用的中文字形有點扭曲、硬要形容的話,就像是長得細緻瘦弱,但因為身體不好,骨骼不健壯整個呈現歪曲的病西施樣。

所以這是一種外國眼光對中文的刻板印象嘛?

以目前的字來說,外國人應該覺得這種新細明體又方又粗吧?


「鈴木さんが信頼できるのは、本が商品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を知り抜いているところです。著者の思いや編集の要望を引けたうえで、商品デザインとしての正解を必ず出してくる。カッコいいデザインが出来る人はたくさんいますが、商品であることを踏まえたデザインができる人はそうはいません。」

 

能夠做出很酷的設計的人很多,但是能夠站在商品的立場做出好設計的卻不多。

這句話真的是說得太好了。

 

IMG_0055[1].JPG

IMG_0054[1].JPG

 

另,封面設計大師菊地信義的『装幀=菊地信義の本』(講談社)也值得作為編輯的案頭書。

(但似乎已絕版,殘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lsfor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