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行業(其實是同一家)做了六年多,
越覺得很多的無力感。

特別是今天收到一本書沒買到的通知信,
彷彿之前苦心的經營如流水消逝,無奈感與無力感卻如潮水湧來。
想想究竟是否白忙了一場?

現在的環境有時候只比價格讓人氣惱,有時候又不比價格要比誠意,也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又比價格又比誠意的時候,最後是比不過人家的交情。
交情還得論先後跟秤輕重。
完全沒有規則可言,
而且也很難理解以後該怎麼繼續進行下去。

市場一片大壞的狀況,就是有逆勢成長的,
但要說別人怎麼做,看得出來卻又做不到。

太多花俏的招數,結果是忽略了書的本質。
太過平淡的,上市晃蕩幾個月,就進了倉庫,最後落到銷毀的命運。

比媒體,永遠只有一家,排他效應的結果也只能那家,
所以看人臉色做事也不是一天兩天。
比通路,雖然是集團,業務永遠比不上別人,
被排擠的時候往往變成指標。
比創意,不知道別人的創意都是哪裡來的,或者好像都是用錢堆出來的,
我們的錢只小小的花在最沒什麼用的地方,反應出來的就是小小的普通規格。
以前做幼教教材的時候,最後到了市場(幼稚園),比的不是教案的優劣,而是附贈的教具有多少?折扣有多少?
(現在市場好像也一樣?通路先比差異性,再來比贈品,或者比折扣,買一本書送不送書套還是機票,有那麼重要嗎?)
講解教案的會議,往往都是用來比較使用教具的精美與否,老闆眼中,教什麼不重要,拿出什麼華麗花俏的教具比較重要。
所以八年前就應該發現,如果幼稚園跟小學是這樣找教材教小孩的,那八年後的文化素質也不令人意外。

這行業除了下輩子要種樹或者變成樹,恐怕還有很多債。
但前途在哪裡?
都三十好幾了,在低谷應該要繼續往前爬,還是毅然決然地放棄?
低谷看一遍已經開始認真想了,多看幾遍應該會找到答案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lsfor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